东拉西扯:百度和它的对手们(4)腾讯篇

2006年7月,腾讯CEO马化腾高调出席“百度世界”,为李彦宏捧场,似乎在向外界宣示两家公司的良好关系,就像英国首相张伯伦1938年在慕尼黑跟希特勒一起所宣示的那种关系。不过我相信,在这两家公司各自的监控对象名单上,对方都处在一个非常醒目的位置。换句话说,百度、腾讯必有一战,就像二战时候的英国和德国。

如果有一份最受中国年轻网民青睐的公司排名,排在前两位的一定是腾讯和百度。用了8年时间,腾讯把一个不被所有人看好的小软件,打造成了一个拥有2.326亿活跃帐户,2450万同时在线人数的全世界最活跃的在线社区,它的470亿港元(60亿美元)的市值,是百度的大约1.8倍。从去年开始,百度也开始大力加强社区建设。依托MP3搜索和贴吧的巨大成功,逐步向空间、圈子等基于人的领域扩展,百度正在把自己从用户的一个信息工具,变成网民的活动平台。也就是说,在本质上,百度正在逐渐脱离Google模式,走向腾讯模式。

腾讯也没闲着,凭藉最具粘性的客户端软件——QQ,腾讯已经大举进入游戏、资讯(QQ门户等)、互动(Qzone、QQ秀等)、电子商务(拍拍、财付通等)、搜索和无线等所有有利可图的领域,并力图成为它所谓的“在线生活”中的王者。尽管并非所有的领域腾讯都有竞争力,但QQ巨大的辐射力,仍让它成为所有这些领域中最可怕的对手。尤其是对搜索(搜搜)、音乐(腾讯音乐QQ音乐)等百度具有优势的领域的出击,已经开始触及百度的切身利益。根据百度搜索风云榜,QQ长期在热门关键词中名列前茅,这说明百度一直在把新用户源源不断地摆渡到腾讯。

有人认为,鉴于百度一直没有正式进军IM,所以马化腾也没有着力去推进搜搜,双方互有忌惮。但这两家市值最大的中国互联网公司,不可能永远这么温良恭俭让,他们必须为各自股东的利益负责。而且,百度和腾讯殊途同归,双方的产品线必定会出现越来越多相同的部分。归根结底,双方所争夺的,是对中国互联网用户,尤其是年轻网民的吸引力和控制力,这是无法谦让的。

问题的焦点就在于,百度会不会推出自己的IM。百度已经推出了超级搜霸、下吧、硬盘搜索等客户端软件产品,不过这些产品受到需求强度、市场竞争以及反流氓软件等问题的限制,并没有形成较大的市场优势。而且,这些产品对于推进百度的社区战略,衔接不同的产品线,跨越不同服务间的屏障并无帮助。对年轻网民来说,IM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过了互联网第一应用电子邮件。

当用户一边在贴吧灌水,一边在QQ上闲聊,这无疑使百度打通用户关系的努力付之东流。如果说,搜索是信息整合时代的王冠上的明珠,那么IM则是用户关系整合时代的金库钥匙,至少在中国是这样。连曾经信誓旦旦不做聊天的Google都做了Google Talk,有什么理由相信,更加重视社区发展的百度,会对IM的重要性视若无睹?

想不想做是一回事,能不能做成是另一回事。盛大曾经苦恼于它的用户一边在《传奇》中游戏,一边在QQ中聊天,所以它推出了盛大圈圈。不过,盛大要做的事情太多、太大,圈圈最终只是在水面上留下一个小圈圈,就不再有什么动静。新浪花3600万美元收购的UC,基本上已经成了满足特定人群的特定工具。阿里巴巴则通过电子商务所衔接的广大客户群,成功地将阿里贸易通淘宝旺旺打造成在线商家和买家必备的客户端,并将两者整合成阿里旺旺。微软MSN Messenger(Windows Live Messenger)不但没有在QQ巨大的垄断优势面前萎缩,反而不断壮大,甚至还让小i机器人这种衍生服务获得风险投资的青睐。

百度现在有足够多的用户,这些用户也确实需要互相沟通,只不过当他们需要聊天的时候,就成了腾讯的用户。百度的社区越火爆,百度为腾讯贡献的用户就越多,这是百度的尴尬。做IM根本不是一道选择题,即使只是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,百度上马IM也已是箭在弦上。

百度IM推出的那一天,就是两大互联网巨头正式交火的那一天。我相信,这场战争比新浪和搜狐持之以恒地互相吐口水要有趣多了。用户将从中受益。

0%